Goutama Bachtiar 并非网络安全与 IT 治理领域中的“又一把声音”——他是极少数能将董事会战略与审计一线洞察连接起来的专家,尤其活跃于东南亚金融行业。
他在 IT 治理、区块链创新(通过 Grant Thornton 全球区块链工作组)和数字风险咨询领域拥有深厚经验,他的观点直击要害,层层剖析数字转型背后的真实挑战。
在这场深度访谈中,Goutama 揭示了金融数字成熟度的核心障碍、那些“藏在显眼处”的网络安全盲区,并明确指出,未来的网络安全领导者必须具备超越技术能力的全局眼光。
对于推动创新、管理风险,或是在监管行业中奋力跟上转型节奏的从业者而言,这场对话不容错过。
金融行业的治理创新与数字成熟度
问:不断演进的 IT 治理框架,如何正在重塑东南亚金融业的数字成熟度?
答: 真正令人兴奋——也极具挑战性——的是,东南亚金融行业的数字转型,正在彻底重构“治理”的定义。我见过最成功的数字项目,不是因为使用了什么炫酷新技术,而是因为有人成功让治理框架与创新“共舞”,而不是互相绊脚。
我称之为“治理爵士乐”——网络安全专家、风险经理、产品负责人与用户体验团队坐在一起,以一个统一体的方式协同决策。这种方式打破了职能孤岛,把治理嵌入数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开发到部署与运营。而不是等到事后再把治理当成合规清单上的一项勾选。
更重要的是,现在“实时风险评估”已成为新常态。每季度一次的合规审核?那是旧时代的剧本。如今的机构如同灵活的冲浪者——一边驾驭创新,一边应对监管不断拍岸的浪潮。
数字成熟度领先的机构有一个共性:治理不再只是一个部门,而是一种战略哲学。跨职能治理委员会正在成为行业标配,涵盖 AI、安全、风险、合规和数字体验等多个团队。
被忽视的网络安全盲区与区块链的现实价值
问:在您对核心银行系统和资金转账平台的审计中,哪些关键风险往往被“成熟机构”忽视?
答: 让我夜不能寐的,是那些所谓“成熟”的机构,其实存在巨大盲区,而这些问题并不深藏——它们就藏在“日常运营”的显眼之处。
最大的隐患?第三方整合混乱。想象你的核心银行系统如同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但这座堡垒却开着几十扇小门——连接着各种金融科技伙伴、支付网关或监管报告系统。每扇门可能都采用不同的安全标准,而这些“边门”在审计中往往被忽略。这就极大地扩大了攻击面。
遗留系统也是高风险区。一个系统用了二十年,并不代表它就是安全的。“安全即隐蔽”这种思维忽视了当代威胁行为者的作战方式。很多老系统缺乏实时日志、可视化能力,甚至没有防止内部威胁的控制机制。
我们也不能忽略“人为因素”。承包商、第三方管理员、甚至内部员工对关键系统的访问,常常通过常规操作实现权限升级,而这些行为未被纳入风险框架。
问:您在 Grant Thornton 区块链工作组的实践中,如何区分区块链项目的实际价值与市场噱头?
答: 区块链领域噪音很多,真正尽职调查的却不多。在 Grant Thornton 区块链工作组,我们使用一整套框架来穿透泡沫,聚焦于实际业务价值。
最有影响力的项目都是解决真实问题的:更快的交易、成本节省、更高的透明度,以及符合监管的可操作性。如果一个项目在 PPT 上看起来很炫,但落地后毫无运营价值,那它十有八九是“金光闪闪的泡影”。
我们看的是可扩展性、安全性、整合性,以及最重要的——商业逻辑。这个问题值得解决吗?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从一开始就符合监管要求吗?
那些从第一天就把合规性嵌入设计的项目,往往远比事后补救的表现更好。而“立足现实、起步精小、快速扩展”的思维模式,在区块链领域尤为关键。
网络安全领导力的演进与合规型咨询的未来
问:在传统 CISO 职责之外,网络安全领导力的下一步演进是什么?
答: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 CISO 正在演变为将安全与业务成果相连接的战略型领导者。
例如“首席风险与韧性官”(Chief Risk and Resilience Officer)等新角色,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安全,而是涵盖业务连续性、运营弹性和战略风险。在当今时代,安全不能在真空中管理——它影响整个企业生态。
未来的网络安全领导者必须同时掌握商业模型、战略规划与变革管理能力,以及深厚的安全专业知识。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具备技术实力和商业远见的“双料领袖”,真正能走进董事会的讨论席。
问:在服务高度监管行业时,您如何平衡敏捷、合规与风险?
答: 这就像在风暴中走钢丝。为受监管行业提供咨询,必须在速度、合规与风险之间找到精准平衡。
我们使用“风险驱动的敏捷框架”,将风险与合规分析整合进快速的开发周期中。这让客户既能快速推进,又不牺牲安全性。
“自适应合规”是关键。不能只是被动应对法规,而是要前瞻性地预判它。这种思维可以帮助客户设计出灵活的系统,不会因为规则变动而“全盘崩溃”。
最有效的方案,会将合规校验自动嵌入敏捷流程中,实现实时验证——而不是半年之后才来追溯。最优秀的咨询关系,来自行业、监管机构与技术供应商三方的协作,才能真正跑在变革之前。
结语:Goutama Bachtiar 的战略视野为何正当其时
Goutama Bachtiar 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视角,更是一个关于治理、网络安全与数字创新融合的战略视野。
他的洞察源于深厚的实务经验,也体现出一个关键理念:成功的数字转型不只是技术落地,而是将治理植入决策基因,洞察显而易见却被忽略的风险,并重新定义跨职能领导者的新角色。
随着东南亚在全球金融创新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Goutama 所强调的原则——协同合作、前瞻性合规、实时风险认知——将是未来机构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成熟度的故事仍在书写,而 Goutama 这样的声音,正为它定下方向。
Read the English article here, or listen to the podcas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