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7, 2025
No menu items!
Solve Education Annual Report 2023
精选专区我与我的生意他靠“吸睛力”让内容爆红全...

他靠“吸睛力”让内容爆红全球,而非盲目追求投资回报

当一位直言不讳的创始人,把品牌建立在创意、势能和“真正打动人心的内容”之上,会发生什么?答案是:你会遇到 Stanley Henry ——以及他创立的 The Attention Seeker。

Stanley Henry 是 The Attention Seeker 的创始人兼 CEO。他所构建的不仅是一家社交媒体机构,更是一场内容营销运动。如今,他的团队快速扩张,内容屡次病毒式传播,业务遍及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美国。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观点:关注度不仅是结果,更是一种商业模式。

在这次对话中,他详细解析了短视频内容如何实现品牌增长、为何“测试”比“祈祷”更有效,以及为什么“和团队一起玩点酷的”或许就是最有效的增长战略。

从粉丝到销售漏斗:短内容如何推动规模化增长

问:你是如何通过短视频内容,实现真正可扩展的商业影响?

答:首先,你必须真正理解你的受众——并在他们与你互动的每个阶段,明确你的目标。

你是想建立粉丝群体?推动评论和互动?还是希望他们分享你的内容?你必须非常清楚你的目标,因为这将决定你的一切策略。

一旦目标明确,下一步就是做好内容。对我们来说,内容的核心有三大支柱:

  • 相关性
  • 结构与叙事
  • 真实的人性

然后,将这三个支柱与你的具体目标机制相匹配。

但最重要的一点——要倾听观众的声音。他们的反馈应该影响你如何推动他们前进、你接下来希望他们采取什么行动,以及你下一个内容应如何呈现。

请记住: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贪心。
社交内容的目标是“吸粉”。不是每条内容都要硬卖东西。销售内容留给你的电子报、广告或后台系统去做。

为什么大多数品牌仍然无法真正吸引注意力

问:如今被算法主导的世界里,大多数公司在“吸引注意力”这件事上犯了哪些错误?

答:他们只想追逐“爆红”时刻,却根本不知道如何制作真正优秀的内容。

在我们的机构中,我们会发布大量内容——但这只是起点。然后我们开始测试:什么效果好?什么反应平淡?我们用数据说话,调整方向,持续尝试。

当然,我们的起点可能比很多人更有优势——毕竟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多年。但我们始终保持“学生心态”。这并不是一次幸运的运气,而是持续迭代直到稳定出效果。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做到这一点。

创意文化 × 商业逻辑:双重驱动的团队建设

问:你建立了一个既有创意又注重商业结果的企业文化。你是如何让团队持续做“酷炫的事情”,同时也能实现业务增长的?

答:幸运的是,我现在并没有过于专注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回报率”。我更关注业务增长,而不是利润。

对我来说,真正的“回报”是看到我们发展有多快、市场扩展了多少、以及我们是否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在我们团队,“酷炫的事”包括:

  • 制作我们自己都喜欢的内容
  • 出差旅行
  • 举办线下活动
  • 组织“团队晨跑”
  • 以及一起做各种有趣、有活力的事

而这些,其实都在无形中推动了品牌建设。人们看见了、开始谈论它,也带来了品牌曝光和增长——即使暂时看不出财务上的直接回报。

当然,将来某一刻,业务规模足够大时,我们会更认真地对待利润。但现在,我只想打造一个大家都愿意参与其中的事业。

病毒式传播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一种心态

问:如果“注意力”是一种货币,那么如何长期维持热度?当热度消退,品牌如何保持相关性?

答:你要做的,就是别让热度消退。

当然,热度可能会减弱——但那通常只是因为你自己停下来了。如果你重新聚焦、反思,并回到最初让你“火起来”的东西上,那你就还能再来一次。

其实,病毒式传播只有在你停止尝试时才会“死亡”。你必须:

  • 保持谦逊
  • 保持好奇心
  • 持续倾听你的观众
  • 不断试验新方法

没有人无所不知。我们都还在学习的路上。但只要你持续问:“我的观众现在想要什么?”并把那个东西呈现出来——你就能持续保持相关性。

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扩张到人生高光时刻

问:有哪些成就、里程碑或经历,是你希望我们重点展现的?它们能体现你现在的重心与影响力。

答: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就是成功进入海外市场。我们现在已经扩展到了纽约和澳大利亚,真的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个有力的信号: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们不只是一个来自新西兰的团队,而是一个能够在全球竞争的创意机构

还有一个比较私人的里程碑?其实是我和 Claire 结婚了——而且办了一场我们一直梦想的婚礼。可能听起来不像“商业成就”,但其实密不可分。

我们把婚礼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系列,整个团队全力支持我们,观众也一路陪伴。这是一个工作、生活和爱情完美融合的时刻。说实话,如果没有我们一起建立的这家公司,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真的非常酷。

结语:高调成长,真实生活

对 Stanley Henry 来说,成长不仅仅是“扩大声量”,更是“引发共鸣”。无论是进入新市场,还是在镜头前完成婚礼,他的经历都证明了一个理念:只要你以真实为先,品牌自然会跟上。

他不追求完美包装或企业话术。他关注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连接——那种能让人停下手指、驻足观看,并说出“我想看更多”的感觉。

The Attention Seeker 不只是一个公司名称,它更是一种信念:争取关注,尊重关注,并用它去构建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存在。

Read the English article here.

Hilmi Hanifah
Hilmi Hanifah
Hilmi Hanifah 是 New in Asia 的编辑,致力于将故事与使命相结合。他擅长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清晰、有吸引力的内容,帮助亚洲各地的企业展示其创新成果与成就,在全球舞台上赢得应有的关注与认可。
RELATED ARTICLES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

- Advertisment -spot_img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