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挑战不是你自己是否采用了新技术——而是你是否为团队创造了一个可以尝试、犯错,并学会有意义地使用技术的空间。”
Gullnaz Baig,Monk’s Hill Ventures 旗下 Angsana Council 的执行董事,拥有超过15年的科技与公共部门领导经验。她曾在 Twitter、TikTok 和 Facebook 担任政策与战略主管,因其在亚太地区的信任、安全与监管战略方面的专业能力而备受认可。
在由 NewInAsia 举办的 Digital Leadership Summit 2025 上,Gullnaz 发表了开幕主题演讲《Navigating the Next Frontier of Transformation》。本次峰会旨在帮助企业领袖应对数字转型所带来的复杂挑战。
她将宏观经济趋势、人口结构现实与科技颠覆者的崛起融为一体,呼吁高管们不要把数字转型当作一时的潮流,而应将其视为未来竞争力的基础。
东南亚的结构性转变
Gullnaz 首先从全球视角审视东南亚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该地区持续实现稳定增长,其中越南表现最为突出。正如她在演讲中的一张幻灯片所展示,1993年以来,越南实际GDP增长了8.7倍;相比之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增长了约4倍,而泰国仅增长了2.5倍。
但在这份增长背后,也潜藏着结构性的裂痕,亟待各国正视。自2000年代起,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滑,印尼与菲律宾受影响尤为严重。服务业如今占据了更大份额,使得整个地区更容易受到全球技术和消费需求变动的冲击。
人口结构的压力同样正在重塑区域竞争力。在未来几年,新加坡与泰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趋于停滞甚至萎缩。曾经能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移民政策,如今已不足以抵消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影响。
Gullnaz 强调,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未来的增长不再依赖“更多劳动力”,而是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现有人力的生产力。
科技颠覆者的崛起
为说明转型路径,Gullnaz 提出了“科技驱动型颠覆者(Tech-Enabled Disruptors,简称TEDs)”的概念——这些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入日常运营之中。
“到2030年,本地区50%的就业岗位将来自TEDs。”她指出,并补充说这类公司在竞争力方面已领先同业25%。
她的幻灯片展示了这些TEDs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预计到2030年,东南亚地区将有30%至40%的GDP由TEDs重新定义,零售、物流、金融、教育与医疗五大行业将首当其冲。
人工智能的临界点
Gullnaz 指出,人工智能正是推动这场转型的“加速器”。她强调,目前AI的发展并非“炒作”,而是三大趋势交汇的结果:公众的广泛采用、计算能力的持续进步,以及文化上对技术实验的开放心态。
她提到 DBS(星展银行)如何利用AI建立全方位客户关系,将交易转化为与客户需求同步成长的长期互动。在教育领域,AI驱动的平台也开始伴随学习者从启蒙阶段一路走向职业再培训。这些例子表明,AI正在将传统的“一次性互动”转变为“持续创造价值”的模式。
然而,她也承认,目前在企业内部普及AI仍面临挑战。研究显示,70%的高绩效人士已在工作中多个环节运用AI,例如日程安排、内容创作等。但要在整个组织中实现广泛应用,依然存在鸿沟。
她指出,问题往往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企业文化。
她的解决方案是:领导者必须建立“游乐场”(playgrounds)——一个让员工能自由尝试新工具、快速失败、通过实践学习的安全环境。她认为,接受短期低效是换取长期韧性必不可少的过程。能够鼓励这种实验文化的领导者,才是真正能够将团队从“流程执行者”转型为“问题解决者”的人。
有意图地引领转型
Gullnaz 的演讲强调,数字转型不是一次性项目,而是一种领导力修炼。它要求企业高管在“技术投入”与“人才投入”之间保持平衡,在鼓励好奇心的同时设定明确目标,并将实验转化为可扩展的业务实践。
她的行动号召既直接又紧迫:企业领导者必须停止将数字转型视为“打勾式任务”,而应将其融入日常习惯,作为持续适应变化的一部分。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司,将是那些在企业文化中深植“学习、遗忘与重学”循环的组织——真正将数字变革的主导权交还给团队,而不是自上而下强加。
“真正能够在2030年脱颖而出的领导者,不仅仅是那些最懂技术的人。他们更是那些将学习变成日常习惯、给予团队尝试空间,并把技术视为提升韧性的伙伴的领导者。”
Read the English artic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