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5, 2025
No menu items!
Solve Education Annual Report 2023
人物学习与发展别忽视新加坡教育改革,否则...

别忽视新加坡教育改革,否则后果自负

2025年,新加坡教育部(MOE)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取消PSLE,是否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关于教育政策的讨论。但实际上,新加坡正在推动的教育改革,远不止于考试制度的改变。它传达的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信号:国家正重新定义“成功”的标准,重新思考如何培育人才,并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对企业领袖而言,这不只是学术上的讨论,而是一个关乎企业战略的核心议题。

尽管新加坡的教育质量在全球排名第11位,但15至35岁的青年中,每三人就有一人经常经历情绪困扰。考试压力、精疲力竭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正暴露出这个高表现体系中的结构性裂缝。

长期以来,教育体系以分数、标准化考试和学术成绩为导向,如今却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职场的需求。

正如教育部长Chan Chun Sing所警告的:“如果我们仍以考试成绩定义自身价值,即使取消PSLE,压力也不会消失。” 追求成功的压力已深深嵌入文化和制度中。但如今,对这一体系的讨论正在转变——企业领袖必须参与其中。

为什么新加坡的教育改革关系到商业战略?

传统教育体系与现代职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根据《商业时报》2025年的一项报告,新加坡雇主在技术技能方面面临的挑战不如在“软技能”上来得多,例如适应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这个被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塑造的世界里,这些“人类技能”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课本式教学模式却往往忽略了它们。

尽管青年失业率已有所改善,但在2024年仍达到了7.82%。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技能错配依然存在。对雇主而言,这不仅是人才供给的问题,更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

青年发展倡导者Lee See Ting表示:“我们需要培养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并强化批判性思维与领导力。”她指出,传统教育仍过度强调分数,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所需的是一种更广阔、更具前瞻性的技能组合。

随着“技能导向”招聘的兴起,那些积极投资于人本能力建设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这意味着,企业战略必须将终身学习、软技能培训与心理健康纳入核心支柱。

从课堂到会议室:新模式正在出现

教育的变革不仅来自政策,也在基层悄然发生,重塑教育的新范式。

  • EveryChild.sg:一个由家长与教育者组成的联盟,倡导情商导向的教育模式。他们的理念是,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加入身心健康、游戏与协作元素。
  • Hougang Ho!:源自社区的草根项目,透过五大成长支柱,帮助孩子发展领导力、心理健康和艺术素养。
  • The Eco Chapter:一家专注于再生教育的咨询机构,融合故事叙述、环境教育与同理心培养,推动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这些项目展示出教育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式”“整体性”和“与现实接轨”——也正是现代职场愈加重视的能力。

企业培训也在同步演进。数字技能教育专家Dianna Lane已培训逾一万名新加坡人,她设计的课程融合了个人成长与技术提升。“我的工作坊将个人成长与科技采纳相结合,帮助新加坡员工不仅适应变化,更能带着自豪与目标引领转型。”她说道。

同样地,心理韧性教练Yujin Wong也领导着多个行业推广的项目,如“Achieving Mental Fitness”和“Leading with Mental Fitness”。他强调:“心态才是未来的增长倍增器。”他认为,新加坡未来的竞争优势将来自一支情绪稳定、心理强健的劳动队伍。

企业领袖该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变革为企业领导人带来了一次独特的契机。问题不在于PSLE该不该取消,而在于我们是否正在为一个“VUCA”世界(易变、不确定、复杂与模糊)培养合适的人才。

高管与人资领导者应该思考:

  • 我们是否还在为一个早已不存在的世界招聘?
  • 我们是否真正投资于员工的终身学习,还是依旧倚赖过时的学历?
  • 我们是否正在构建一个支持适应力、身心健康与持续成长的企业文化?

结语:重新定义“成功”的意义

新加坡必须像芬兰和日本那样,重新思考教育成果的定义。芬兰已经淡化了标准化考试的比重,而日本的“生存的力量(Zest for Life)”课程鼓励跨学科探索与全面发展。

虽然新加坡应走出符合本国特色的路径,但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企业、政策制定者与教育者必须携手合作,让教育与未来职场需求对齐。

那些真正重视情绪智商、好奇心与使命感的公司,将在技术之外,赢得未来的竞争。

新加坡的新故事,不会只诞生于课堂或董事会,而将在两者之间的协作中写就。

对具有前瞻性的领导者来说,行动信号已经非常明确:招聘潜力、与教育者共创、投资于完整的“人”——不仅是员工,更是能够在复杂时代中蓬勃发展的个体。

编者按:

本文由 NewInAsia 编辑部特约撰稿人、全球教育者及 The Eco Chapter 创始人 Marla Lise 撰写。

她通过故事叙述和再生教育,帮助个人与组织在“人、使命与地球”之间找到平衡。在本文中,她探讨了新加坡教育改革对亚洲企业领导者而言,是一场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Read the English article here.

Marla Lise
Marla Lise
Marla Lise 是一位全球教育者兼生态文学倡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与组织将使命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作为 The Eco Chapter 的创始人,她通过讲故事、有目的的沟通方式及各类工作坊,推动叙事转变,激发人们为实现一个可持续与公正的未来而行动。
RELATED ARTICLES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

- Advertisment -spot_img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