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从医生诊室出来时,拿的不是一瓶药,而是一串用于下载安装手机应用的“处方码”。在日本,这并非科幻情节,而是常规医疗流程。自2020年起,日本政府已批准将软件作为医疗治疗手段,并由国家健康保险制度予以报销。
借此,日本不仅在亚洲的数字疗法领域确立了创新者的地位,更有望成为整个地区医疗科技转型的蓝本。
日本最初引入处方类应用,是为了应对尼古丁成瘾问题,随后拓展至高血压治疗。这些数字工具获得了权威学术机构的临床验证——包括HERB-DH1关键性临床试验,该试验证实了数字干预在降低血压方面的疗效。
2022年,日本成为全球首个将高血压数字疗法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的国家。这一成果的深远意义,不在于某一款产品本身,而在于日本如何通过政策支持、报销机制和监管明确性,为此类创新铺平了道路。
亮点
日本如何将“处方应用”纳入主流医疗体系
日本最初将处方应用用于应对尼古丁成瘾问题,随后拓展到高血压治疗。这些应用工具获得了来自权威学术机构的临床验证——其中包括HERB-DH1关键性临床试验,明确证实了数字干预对降低血压的疗效。
2022年,日本成为全球首个在国家医疗保障下批准数字高血压治疗方案的国家。其更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某一款产品的推出,而是日本如何通过政策支持、报销制度与明确监管路径,推动数字医疗创新落地。
亚洲各国的战略抉择
在亚洲,数字疗法正迅速发展。韩国推出了2亿美元专项基金,加速DTx(数字疗法)产品研发与报销机制;印度计划到2027年实现5亿数字健康用户目标,依靠公私合作模式;新加坡则正在试点综合性数字疗法中心。
这些进展反映出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性议题:各国应效仿日本的模式——优先建立清晰的监管体系、与支付方对接,并促进医生采用,还是从零开始打造本地化框架?
例如,首尔某公立医院正在尝试将AI驱动的慢性疼痛行为疗法应用程序集成进门诊流程;而在班加罗尔,一家健康科技初创企业正与地方诊所合作,开发专为印度农村人口设计的移动优先认知行为疗法工具。
这些案例表明,尽管各国数字医疗的发展受到本地需求驱动,但区域领导者仍在借鉴日本的结构设计。
数字但不失温度:医生与患者关系的新形态
数字疗法带来的一个重大转变,是让治疗延伸出诊室之外。这些工具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推动患者与医疗人员之间的持续互动。
通过将治疗干预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DTx平台创造了新的健康监测、行为改变与反馈机制——而这些往往在传统护理体系中难以持续。这种新模式提供更个性化、更有回应性的治疗体验,同时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日本数字疗法的“集成打法”:整合如何创造影响力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20年推出了“DASH for SaMD(医疗器械软件)”战略,并于2023年进行更新。该战略包括两步审批流程、集中化咨询服务、以及上市后灵活修改机制——帮助数字健康初创企业克服监管障碍,同时保障患者安全。
这一制度的成果是:经批准的DTx产品可被国家健康保险全额覆盖,患者无需自付任何费用。
这样的制度不仅有助于企业规模化发展,也确保创新融入临床工作流程。得益于此,日本已有多家DTx企业从试点阶段走向实践应用。而相比之下,亚洲其他国家则仍多为碎片化体系,许多有前景的技术在缺乏报销机制下难以落地。
模式能复制吗?围绕日本方案的不同观点
有些观察人士认为,日本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本国,亚洲许多监管机构在制定数字健康标准时,仍更倾向于借鉴美国、欧盟或英联邦国家的做法。
有人称日本系统“内向”,对全球标准的影响有限:“区域市场通常会依据美国、欧盟,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较小国家来制定数字健康框架。”
但也有人将日本的默默进展视为值得研究的战略范例。Binary Healthcare 顾问及“人工智能健康中心”创始人 Adam Chee 表示:“日本在数字疗法方面的进展正在引发亚洲地区的高度关注。”
他强调监管清晰度与报销机制对其他国家的重要借鉴价值:“公共卫生系统在推动创新融入临床实践与实现长期价值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分歧背后,其实是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各国应该直接复制成功模式,还是创建契合自身人口结构、基础设施和文化的本地化体系?
监管成功 ≠ 成为区域典范
若要成为真正的“参考市场”——即其监管审批能影响他国决策,有两个关键因素:决策的可信度与数据的多样性。日本虽然在本国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在国际影响力上仍显不足。其临床试验多以本国人群为主,且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对日本内部流程缺乏透明了解,这些都限制了其全球可复制性。
尽管如此,日本的模式已大幅提高了行业标准。多哈 The View 医院CEO Dr. Fatih Mehmet Gul 表示:“数字健康已经从疫情应急方案,发展为一项长期战略支柱。”
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医生的信任、伦理保障措施以及生态系统整合。
“技术只有在临床上真正可靠,并能提升患者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才会被广泛采纳,”他说。“我们需要明确的责任框架、强有力的患者数据保护机制,以及跨国安全标准,才能推动AI类工具实现规模化发展。”
管理者需思考的关键战略问题
对于医疗科技、保险、政策与医院系统的管理者而言,日本在数字疗法方面的经验带来了多个值得深思的战略问题:
- 我们的报销政策是否适用于软件类治疗?
- 我们是否在投资临床验证与真实世界证据?
- 我们是否具备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系统(EHR)和医生工作流程集成的系统能力?
- 我们如何在确保患者安全与伦理合规的前提下实现本地化创新?
能成功回答并落实这些问题的国家,将在亚洲数字健康经济中脱颖而出。
医疗的未来:协同,而非替代
日本的模式或许无法完全照搬。其中央集权的健康系统、高度城市化的社会结构与灵活的政策响应机制是独一无二的。但其核心原则——政策对接、支付机制、循证基础与临床集成——在任何国家都具有指导意义。
亚洲的数字疗法不会取代传统治疗方式,但它将通过个性化护理和改善医疗可及性,重塑整个健康生态。
对亚洲的商业领袖而言,这是一次战略性机遇。医疗正在数字化,谁能提前构建体系,谁就有可能定义未来市场格局。
编辑注:
本文由 NewInAsia 特约编辑 Dr. Muhammad Faisal Arshad 撰写。他是药学博士,临床医学写作专家,专注于数字健康、医疗监管与患者参与等议题。他持续探索策略性政策设计与循证创新如何重塑亚洲医疗系统。
亮点
Read the English artic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