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7, 2025
No menu items!
Solve Education Annual Report 2023
精选专区职场热诚为什么优秀的领导者像演员一...

为什么优秀的领导者像演员一样思考:Hazriq Idrus 的沟通课

在当下这个注意力就是新货币的时代,大多数领导者依然在用“子弹点”来支付。这正是许多领导者如今面临的痛点:他们了解自己的内容,却缺乏那份真实、能量和存在感。而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被听见,并不代表被记住。

Hazriq Idrus 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不是在会议室里,而是在舞台上。他的职业起点是剧场,在那里,“连接”才是一切。后来,他投身企业培训行业,却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专业强,但沟通僵硬。这也促使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将即兴戏剧的理念引入商业世界。他相信,戏剧与领导力之间有着比人们想象更多的共通点。

如今,Hazriq 正在帮助领导者们通过“灵魂、即兴和故事”来沟通。因为当职场人带着创意与存在感走上舞台时,人们才会真正听见——并真正记住。

为什么今天的领导者需要“舞台思维”

Q:你在 13 年前创办了 The Speaking Factory。能带我们回顾一下当初创立公司的初衷吗?

A: 这一切可能得从我 2009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发现的一本宣传册说起。那张宣传册在我脑海里埋下了种子。

我一直的背景和第一热爱都是表演艺术,尤其是戏剧。我在 1997 年开始登台表演,在服完兵役后获得全职演员的机会。

2002 年,我加入了新加坡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表演艺术图书馆——library@esplanade 的创始团队。当时的经理鼓励我们继续参与表演艺术,这样能将艺术经验运用到为客户服务上。于是,我白天在图书馆工作,晚上和周末则上台表演,有时也接电视角色。

图书馆内部有一个发展计划,每年可以有 20-25 天参与其他部门工作,作为个人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我便被派到总部,协助开展企业培训工作坊。

在那里,我爱上了企业培训——尤其是为员工和其他机构设计创意与创新类课程。也由此,我开始了我的培训师之路。五年后,总部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团队,成为全职讲师,但我仍继续参与剧场工作。

为了提升自己在表演方面的技巧,2009 年我去了温哥华,一边度假,一边参加了即兴戏剧工作坊。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即兴戏剧非常流行,而我希望向最优秀的人学习。

正是在那里,我看到了一本《Corporate Training with Improv》的宣传册,这让我开始深入研究“即兴戏剧与企业培训”的结合方式。当时,这在新加坡还很少见,却十分有趣。我就在想:如果把这些课程带到新加坡呢?如果由我来开展呢?

不过那时我还在图书馆工作,所以这念头暂时被搁置。

2010/2011 年左右,公司进行了一次重组,图书馆决定终止我所负责的企业培训部门。那时我站在十字路口——继续留在图书馆,做自己不擅长的工作,还是寻找新的机会?

恰巧,那段时间,有客户问我是否还能为他们公司开企业培训课程。我说公司不再提供后,他们反问我:“那你自己做呢?”

这个问题成了转折点。那一刻,“企业即兴培训”这个想法又浮现在脑海。不久后,我又遇见一位已辞职创业的前讲师。他向我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

一切就像命中注定地汇聚在一起。或许,这不只是灵感,更像是一种召唤。

于是,2011 年 11 月,我创办了 The Speaking Factory。我们的专长是:通过创意与即兴戏剧原则,帮助领导者与专业人士建立连接、表达观点并推动创新。

Q:你职业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它如何影响了你的职业轨迹?

A: 有两个经历对我来说影响深远。

首先,是从“企业讲师”转变为“创业者”的身份。这意味着,我得开始参加商业社交活动等,而我其实是个天生内向的人。刚开始见 CEO 和资深创业者时,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怀疑他们为什么要和我说话。

我的朋友调侃我说:“你自己是公司老板啊,见 CEO 有什么好紧张!”我开始意识到,必须转变心态。真正与这些 CEO 交流后,我发现他们都非常谦逊,也乐于与新人分享。慢慢地,我发觉虽然我内向,但我也是个很“爱人”的人,喜欢结识新朋友、向他们学习。

第二个经历发生在 2014 年,我与一家培训活动公司合作,第一次将课程带到马来西亚。这也符合我想拓展至东盟地区的愿景。

其中一位学员几年后又联系我,希望我能为他所在的公司开设类似的课程。这也促成了我在一家石油与天然气企业,开展为期三年的长期培训项目。

这两个经历让我意识到:人脉就是资产。正如那句话所说——“你的网络,就是你的净值。”

Q:你是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你的策略有没有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A: 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行政事务,尤其是客户延迟付款,这直接影响现金流。

过去,我发出发票后就一直在等。等到期限过去、钱还没到账,我才去跟进。之后才发现,原来发票信息有误,客户也没通知我,或者他们压根没处理发票。直到我去问,才编个理由搪塞。难怪钱迟迟不到账。哈哈。

现在,我建立了一个简单流程——我行政经理发出发票 3 天后,我们就会主动跟进,与客户确认是否有问题。这样可以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Hazriq Idrus

Q:The Speaking Factory 曾为 BMW、Petronas、Starhub 等公司提供培训服务。这些公司在沟通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A: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沟通缺乏“连接感”。

虽然这些企业员工的演讲能力基本过关,但在与听众“互动”与“共鸣”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所以,这些年我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加入“连接他人”这一核心思维,包括如何在演讲中真正与听众建立关系。

Q:你的剧场经验是如何影响你在领导沟通和创意思维方面的

A: 在剧场训练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即兴表演(Improv)。

即兴不只是即兴创作或者搞笑,它其实训练的是:临场反应、主动聆听、适应变化、协作精神。

举个例子,有个即兴训练叫“YES, AND”游戏。两个演员轮流对话,每句话必须以“YES, AND”开头。

(例子:可搜索 Hazriq Idrus 的 YouTube 频道查看“Yes, And Game”)

这类训练,让演员能快速在舞台上呈现一段小剧场。而这些能力,在企业沟通与创意思维中也同样适用!

所以,我将这些原则与练习带入我的培训课程中,使它们既有趣,又贴近实际工作场景。

Q:能否分享一下你所设计的“剧场式沟通体系”?它为什么那么有效?

A: 我为公开演讲设计了一套结构化体系,叫做《Public Speaking Trifecta》。它模仿舞台剧的结构,由“三幕(3-ACT)”组成。ACT 1:讲者本人(Messenger)
重点训练演讲者的基础能力,例如自信建立、呼吸法、发声、舞台走位等——这些都是演员训练的基本功。ACT 2:内容设计(Message)
教会参与者如何构思和打磨内容,比如我会用 Storyboarding(故事版构图法)来设计演讲结构。ACT 3:整合呈现(Masterpiece)
将前两部分内容融合,并加入即兴元素,打造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演讲作品。

我所有的工作坊都以实操为主,参与者会“沉浸式”地练习。特别是那些需要即将发表演讲的学员,结束时已能产出初稿并获得反馈。

很多人刚开始以为这像是“演员训练课”,但实际是专为职场人士设计的演讲工作坊。

学员们常常“抱怨”:根本没有空看手机,全程都被带动着参与。哈哈。

我现在也正在修订我 2013 年出版的书《The Stage Fright Antidote》,新版会更加结构化、易懂,并且内容更加扎实。

Q: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是如何保持热情与动力的?

A: 我认为“动力”这种东西,是种感觉,会来来去去。所以,我得找到那个“开关”。

对我来说,有两个动力来源:

  1. 对表演的热爱
    我的第一热爱永远是舞台表演。我将表演的原则融合进每一次培训与演讲中。哪怕当天不演戏,我也像是在“舞台上”,这让我快乐。
  2. 家庭
    能为家人提供生活、带他们度假、共享时光,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要实现这些,我必须不断努力工作。

Q:你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这种方式随着时间有变化吗?

A: 一开始创业时,我感到很新鲜——新公司、新生活。每天早上我会散步,然后工作。没有培训任务时,我就处理办公室事务。

但时间久了,事情开始堆积,我常常“这也做一点,那也做一点”,效率反而降低。

直到有一次,我参加了前 Carrefour(APAC)CEO Shafie 先生的开斋节家庭聚会。他问我:“Hazriq,你怎么定义创业?”

我说了一套“课本式”答案。他笑了,接着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Entrepreneurship is a Lifestyle)。”

他安排自己的工作围绕生活节奏——既能开会,也能与家人共进午餐,甚至还能经营一个帮助单亲妈妈的社会企业,而这个组织是由他太太负责。

那次聚会,成了我人生中最实用的“商业课堂”。

我也开始学着这样做:围绕生活来安排工作。如果儿子有运动会,我就先去参加活动,再约客户见面。

我热爱回馈社会,比如将某些工作日设为“企业社会责任(CSR)日”。去年,我们开始与本地伊斯兰学校合作,为学生领袖和教职员开展领导力培训课程。

此外,我还组建了一个五人制足球队,参加联赛,并设定某些天为“企业健康日”去踢球。为了激励自己,我甚至赞助了队服。哈哈。

现在,我的人生格言就是:“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打造一个“说”得出动人力量的企业

Hazriq 的故事不仅是职业转型,更是给所有创业者与领导者的启示。他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领导力思维:沟通不仅是技能,更是一场“演出”;创业不仅是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每天必须具备的工具。

你的想法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它能否被接受的,是你“表达”的方式。创意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艺术感,而在于实用性——在于临场反应、深入倾听和清晰表达。

这正是 The Speaking Factory 的使命:帮助更多人做到这些。Hazriq 始终相信——领导力,其实就是一场表演。而你的听众,值得你拿出最佳状态。

从创业者路演到管理者带团队,大家的核心需求是一样的:清晰、信心、连接感。也许,我们真正缺的,不是更花哨的 PPT,而是更有感染力的讲故事的人。

因为,真正的领导者,不只是会“说话”——而是能打动人心。

Read the article in English here.

Febianty Permata
Febianty Permata
Febi 是 New In Asia 的编辑,热衷于打造清晰且富有影响力的叙事内容。她擅长创作引人入胜、富有洞察力的文章,致力于让每一篇作品都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并确保内容具有清晰度、准确性和深远意义。
RELATED ARTICLES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

- Advertisment -spot_img

Most Popular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