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倦怠到清晰,Shreya Jajoo 深度反思:为何可持续企业必须由身心平衡的创业者领导,以及心理健康如何成为新的战略优势。
作者:Shreya Jajoo,播客主持人、演讲者、女性领导力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博士候选人
从倦怠走向突破
多年来,我始终信奉“拼命工作”的信条。
作为身处亚洲高速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的一员,我曾将每日 16 小时工作视为荣誉勋章。我凌晨一点还在回邮件,节假日照常加班,并说服自己:只有不够渴望成功的人,才会选择休息。成就感令人上瘾——营收指标、导师称赞、五个月实现 10 倍增长。但在光鲜背后,一切正在悄悄崩塌。
我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是一家面向消费者的旅游公司,充满热情与愿景,起初发展迅速。但行业本质残酷——利润低、体量大、运营混乱不断。最终,我决定将业务方向转向企业端的旅游科技解决方案,把所有赚到的钱都重新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这意味着必须放弃短期利润,迎接无数个深夜、持续迭代和频繁的自我怀疑。没有人告诉你:即使你正在建设自己热爱的事业,也依然可能将你拖垮。
当时我还未意识到,我之所以“崩溃”,并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长期的“表演”——表演坚韧、表演野心、表演领导力。
Hustle ≠ 可持续
在创业圈,我们常常把“快”误认为“成功”。但快并不等于前进。Hustle 文化教会我们赞美拼命工作,却很少追问:我们究竟在拼什么?代价又是什么?
这是我用沉痛代价换来的领悟:
- 可持续的企业,需要可持续的创业者。
- 再好的产品,也无法在创始人身心耗尽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 Hustle 不等于热情,有时它只是逃避。
我用了很长时间,借助心理治疗与坦诚的反思,才重新构建我的领导方式。如今,我依然努力工作,但更重视内在清晰而非混乱,追求稳定节奏胜过极端强度。我不再美化“累到极限”的状态。
我会毫无愧疚地安排休息时间。我积极辅导年轻创业者,让他们不仅思考“我在打造什么”,也要思考“为何要打造,以及想要如何打造”。
心理健康也是商业战略
尤其在亚洲,关于创业者心理健康的讨论仍带有某种隐形的污名。脆弱常常被误认为软弱。但事实是:心理韧性其实是当今最被低估的领导力技能之一。
筋疲力尽的创始人只会建立反应式企业,而保持平衡的创业者,才能构建有再生能力的组织。
如果我能对过去的自己说一句话,那会是:“成为最后一个站着的人毫无荣耀,如果你已经麻木到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
构建可持续企业:一个创始人的自我框架
以下是我如今坚持的几条原则:
- 像保护现金流一样,坚定地守护自己的能量。 创业者对财务资本精打细算,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尤其是自己的。
- 休息不是奖赏,而是工作的一部分。 像安排战略会议一样,把休息写进你的日程表。
- 定义你自己的成功标准。 如果增长以透支你为代价,那不是成功,只是“自动驾驶下的生存”。
- 与那些能让你对“自己”负责的人为伴,而不仅仅是帮你实现目标的人。
放眼大局
如今,我正攻读商业博士学位,专注于领导力、ESG 和可持续发展交叉领域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同样的模式不断重现。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尤其是女性——不再是那些“无所不能”的人,而是那些知道何时暂停、何时转向、何时守护初心的人。
我们需要为亚洲的创业生态构建新的叙事:不仅要关注我们“建立了什么”,更要关注在建立过程中,我们“是否活得丰盛而有意义”。
编辑说明:
本文原题为《“拼命文化”的代价:一位创始人关于心理健康与可持续创业的反思》,作者 Shreya Jajoo 是一位播客主持人、演讲者及女性领导力与可持续研究方向的博士候选人。
她拥有十多年科技与媒体行业经验,致力于在亚洲辅导女性创业者,并在全球范围内就心理健康、包容性领导力与 ESG 发表演讲。她主持的播客 She-Co. 以故事结合数据,推动社会影响力。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如您希望投稿,分享关于领导力、使命感或身心健康的观点,请联系 NewInAsia 编辑团队。
Read the English article here, or listen to the podcas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