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l Wong 正在帮助专业人士重新思考他们与金钱的关系——不只是通过预算表或财务报表,更要审视隐藏在财务行为背后的信念系统。
Gail 是一名认证教练、性别视角投资人,也是 Live True 的创始人。她曾在 Morgan Stanley 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拥有超过十五年的教练经验,结合了深厚的金融知识与高度的情绪智慧。
“如果你想要真正持久、可持续的金钱行为与财务成果转变,你也必须学会管理你的金钱信念。”
本篇文章改编自 Gail 在 LinkedIn 上发布的《Debunking Your Money Beliefs》系列文章,她剖析了我们往往无意识携带的金钱叙事,这些信念不仅影响我们的财务状况,也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职涯、自信心以及人生选择。
亮点
重新定义五种金钱信念
Gail 将金钱相关的行为分为五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深受内在信念的影响,而这些信念往往阻碍了我们的成长。以下是她的分析:
1. 赚钱:超越薪资的自我价值
Gail 挑战了两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钱必须靠努力和辛苦挣来”以及“自我推销是不体面的”。
“即便我拥有顶尖商学院的荣誉学位、华尔街的工作经验、童年成长也相对平顺,我依然在金钱处理上非常吃力,直到我掌握并重写了那些主导我情绪、决策和习惯的金钱信念。”
完成这项内在转变之后,她不仅提升了教练费用,也更加认同自己在家庭中“首席投资官”的角色。
2. 花钱:了解你购买背后的动机
Gail 指出,我们的消费习惯通常是两个极端——要么冲动型,要么极度克制。她建议我们在消费前停下来问自己:
“我到底为什么要买这个?”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揭示出更深层的情感需求——安慰、被认同、或控制感。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动机,便能更有意识地管理消费行为。
3. 储蓄:在匮乏与“漏出”之间找到平衡
虽然储蓄是被广泛认可的良好习惯,但 Gail 指出,走极端也是危险的:
- 囤积式储蓄:反映出对未来的恐惧与“永远不够”的匮乏思维;
- 金钱“漏出”:多由过度付出、冲动消费或因内疚感而产生的非理性支出引发。
了解自己在哪一端,有助于建立一种既不压抑生活,也能实现财务目标的储蓄节奏。
4. 投资:参与就是力量
很多人认为投资很危险、令人困惑,甚至觉得“我不适合做投资”。Gail 鼓励我们勇敢打破这种犹豫:
“我没有足够的钱去投资。万一我把辛苦赚来的钱全赔了怎么办?”
这些是很多人脑中的“剧本”,尤其是女性与边缘群体,更常受到这些观念的限制。Claim the right to invest(争取投资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拥有权力的表现。
5. 借贷:从羞耻转向策略
在 Gail 看来,债务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她将债务分为三种类型:
- 好债务:用于个人或事业成长的负债;
- 坏债务:利率掠夺性、累积快速、缺乏规划的债务;
- 模糊债务:情绪上纠缠不清或完全缺乏战略目的的债务。
从羞耻感中解放出来、用策略角度重新看待债务,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对财务的掌控并减轻压力。
秘密武器:财务疗愈
Gail 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用“创伤知情”视角看待金钱。作为东南亚首位 Trauma of Money 认证专业人士,她能将我们的财务行为追溯到更深层的情感与心理根源。
这一视角,也帮助她更自在地营销自己、勇于曝光、并更加贴近自身价值。
“我发现自己在自我宣传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也更愿意以‘不完美但真实’的状态呈现自我。”
客户的真实转变
在她的 Make Money Better 项目中,Gail 运用她独创的 7C’s 蓝图,引导客户从恐惧与匮乏,转变为信任与自信。她的客户多为以使命为导向的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她的指导,实现了:
- 成功谈判更好的薪酬与合同条款;
- 从财务倦怠中复原;
- 建立起对投资的信心;
- 创办更符合个人价值观的事业。
金钱观念塑造行为模式
财务知识当然重要,但并非全部。Gail Wong 清楚地展现了:转变你与金钱的关系,必须从内在信念开始。
无论你是一个质疑自身定价的新创创始人、在投资上踟蹰的职场人,还是陷入“永远不够”循环中的个体,重新审视金钱信念,可能是你最重要的财务决策之一。
你的金钱信念,是在助你前行,还是默默拖你后退?
亮点
编者注:
本文改编自 Gail Wong(ACC)在 LinkedIn 上的原文《Debunking Your Money Beliefs》。这是她关于金钱迷思与心态系列中的一部分,本篇聚焦于五种常见迷思,并由作者本人首度分享。
Read the article in English here.